天大地大,艺术在天地之间的生发与创造力量。8月13日,“天大地大:翁城公共艺术展第一回”在翁城镇1号粮仓开幕。来自广州的艺术家们和翁城当地的农民艺术家代表们齐聚一堂,参观展览,举办座谈会,并颁发新乡贤证书。据了解,此次展览是翁源地区甚至韶关市首个当代艺术展览。
(相关资料图)
参加这次开幕式的嘉宾有:翁城镇镇委书记陈德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俊年,
著名摄影家、策展人安哥及其夫人张小萍女士,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吴德灏,广州筑鼎建筑与规划设计院董事、广州市雕塑学会理事邓少明,广州水墨村美术馆馆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郭青,任职于南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编室的陈佳,以及
10位来自翁城本地的农民艺术家代表们。
艺术在翁城生长
立足于“万物为宝”的理念,取材于废旧物品与器具,13位雕塑与公共艺术家创作出富有“在地性”和“互动性”的22件作品。这些艺术品都来自艺术家的倾心创作,倾注了艺术家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艺术家们致力于创造出和当地人、当地生活产生链接的作品,和农民产生互动,和千百年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互动,致敬农民,致敬这片土地。
早在春天,吴德灏等就来到翁城,进行创作。这次展出的《小鸟与天空》,历时四个多月。七八月,暑气蒸。7月19至21日,农业公园热气升腾,艺术家们全然不顾酷暑,全身心投入创作。他们兴冲冲地前往废品站,淘来一堆所谓“废品”,焊接、拼结、编织、铸塑、切割、涂鸦……经过各式艺术处理,平常物件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完成的艺术品尽数被拉入1号粮仓中,从8月10号开始,这里就穿梭着许多忙碌的身影,创作与布展齐发。11号的粮仓,迎来了一些诗歌班的小朋友,他们拿起五颜六色的笔,在破锅上涂出星球的颜色,在废旧梯子上写诗……布展现场同样如火如荼,七八米高的梯子反复挪动,只是为了调节射灯的位置,以呈现出“光锥”最好的效果;每一件艺术摆放的位置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盏射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展览的前一晚,展厅内焕然一新,大家终于满意地点点头。
“如果能在翁城办这样的艺术展览,那对翁城影响是很大的。”2023年2月,余琼先等20位来自翁城的农民家艺术家代表受邀来到广东美术馆参加南海大地艺术节,彼时大家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被当代艺术所震撼。归家后,余琼先马上创作了一件装置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回来后我的第一件作品》,当代艺术进农村的种子就此撒下,翁城踏上了当代艺术和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当时满心期待的话语,在半年后成了真,余琼先激动地看见,这样的展览,“真的来到家乡啦!”从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到今天在1号粮仓的展览,艺术的种子终于在这片土地伸出了芽,这场展览未来在翁城引发出怎样的效果,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这是农村的艺术!”
展览开幕,先是导览环节,“土地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所以这件作品叫作《重中之重》,通过艺术叠加的手法将日常可见的老物件进行重组……”沿着展厅,艺术家吴德灏给大家带来他的作品介绍,艺术家邓少明、郭青、陈佳也依次为大家导览13位艺术家的共22件作品。
“这不是一块旧木板吗?”“这些字是小朋友写上去的啊?”“要从这个方向去看吗?”“很有意思!”农民大哥带着好奇的目光,激动地看着,认真地听着,时而伸手去触摸那变成艺术品的日常物件,不住地赞叹。
艺术家们举着麦克风,巨大的音响环绕整个1号粮仓,甚至飞了出去,将外面散步打牌的居民都吸引了进来。导览环节结束,众人还意犹未尽,边咂摸回味边落座,座谈会正式开始。
10位翁城农民艺术家代表们和安哥、吴德灏、郭青、邓少明等广州艺术家,共同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座谈会。张演钦将本次座谈会定义为“学术研讨会”,现场人员可以各抒己见,只要是有道理、有启发的,能够引发观念碰撞的,都是值得赞赏的。各位艺术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理解与质疑之间发生着思想的碰撞。向农民学习,感受大地的恩情,和农民共谋共建,一起通过艺术为乡村振兴助力。
定南村的党委书记吴东焦语气振奋,艺术进乡村,村里卫生好了,环境美了,也更加具有文化艺术气息了,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农民艺术家林茂湘非常激动,兴奋地细数着自己看到的景象,大型储水罐盖子、草帽、废旧钢筋……这些日常可见的物品经过艺术处理,变成了不可思议的艺术品,十分新颖有趣。
从事房屋建筑的农民艺术家王朝宗,他的工作是专门为村民建造房子,鸡舍等等。他谈到自己接触了艺术,爱上了艺术,他下定决心,建造的房子也要更加具有艺术感,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丽!
农民艺术家余琼先回忆起他曾经参加过的南海大地艺术节。他说,南海大地艺术节,是城市的艺术,而今天的展览,是农村的艺术,是我们自己的艺术,边说脸上边浮现出掩饰不住的激动。
农民艺术家吴俊团说自己也参观过之前的南海大地艺术节,当时觉得十分新奇,而此刻非常激动能够看到艺术走进自己的家乡。现场有很多具有历史感的物品,如旧磅秤、老牛车等等,旧物件本身就是艺术,而今天它们以新面貌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艺术值得称赞!这种通过艺术振兴乡村的模式十分具有前景!
陈德道谈到了自己的母亲,种菜时要把菜园弄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有大有小,细致搭配,这也是一种艺术,因为她经过了艺术的熏陶,这就是她追求的艺术,这就是她的“诗和远方”;还有很多村民,耕田时也要把田埂弄得更加有型、漂亮,这也体现了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就在农民兄弟身边,就在大地里,天大地大,都是艺术!
“天大地大,谁最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俊年发问,当然是土地的恩情最大,农民的恩情最大!这些作品虽然是艺术家的即兴之作,但是他们对这片土地怀有深爱与敬仰。艺术家进翁城,是来感恩这片土地的。种地就是最大的艺术,“耕耘”二字,是农民的工作,也是艺术家的工作。陈老先生坦言,自己参加过无数的座谈会,第一次参加以农民大哥为主要嘉宾的座谈会,但其实,农民也是艺术家,他们默默耕耘着土地,养育中华民族几千年,是最伟大的。要将“艺术建设乡村”这件事情长久地做下去,第一,需要艺术家们将这项工作当作事业一样不断坚持;第二,要活起来,从上到下齐心协力;第三,艺术需要扎根在乡村,以农民作为主力军。
安哥在本次翁城行动中满怀热情,为了赶上和菜农的时间差,年近八十的他凌晨四点跑到菜市场采访菜农们;为了拍下街头手牵手玩滑板的小朋友们,他抓着摄像机追在小朋友们后面跑。本次展览,安哥老师也是多次到现场参观指导,他说自己是摄影家,对于当代艺术也并不全然了解,但两者有着共通之处,就是辩证看待。安哥做摄影一直在追求真实性,辩证看待是非对错,而艺术也要去辨析“美”和“丑”,本次展览通过当代艺术与生活的碰撞,能让大家的思维更加活跃、开阔。
专业吟诵表演家杨万双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归去来兮》客家吟诵表演,情绪高昂,腔调昂扬,气势磅礴,一曲毕,掌声热烈。
“耕田是艺术,建房是艺术!”建筑师、广州市雕塑协会理事邓少明分享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当我们开始某些创作行为时,艺术创作就已经开始了。”有的当代艺术创作不需要经过专业学术训练,瞬间的灵感迸发就能将我们带入艺术创作的世界。当代艺术是实验行为,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艺术创作。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吴德灏认为艺术的灵魂就是情感,翁城给他的第一感受是温暖,激发了他艺术创作的热情。他看见参加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农民大哥从广州回来之后,对艺术有了追求,比如在村庄里创作、注重房子造型修饰,艺术家们就是要帮助或者激发大家去发现、追求这种美。就像国画的层级里面有次品到一品,艺术创作也有从造型到精神方面的升华,艺术家们要追求通过艺术的介入让作品的神传递出来。
广州水墨村美术馆馆长郭青分享他来翁城的想法,初衷就是给当地孩童的心里种下一个关于审美要求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生出对美的向往。与此同时,翁城的人情山水之美是这片土地永恒的艺术,吸引着艺术家奔赴此地。艺术家和农民要携手“共建”,一起通过艺术建设乡村。
张小萍女士谈到自己对翁城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山好水好人好,定南村优美的景色,镇政府门口运动场上的人群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百姓生活,翁城的政府都做得十分好。
任职于南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编室的陈佳认为翁城土生土长的文化底蕴十分吸引人,艺术就在翁城,它已经发生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而不是去创造。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当地这种习以为常而又像空气一样无形的文化传播推广出去,在现在,也在未来。
“他们都是对翁城有贡献的人!”
座谈会结束,进入颁发新乡贤证书的环节。张演钦为大家介绍,新乡贤证书是一份专属于为翁城做出贡献的专家及其他人士的荣誉,只要他的作品和这片土地产生了关联,只要能够推动翁城的发展,那么这个人就是当之无愧的“翁城新乡贤”。陈德道书记依次为安哥、陈俊年、吴德灏、郭青颁发了“翁城新乡贤”证书,感谢他们对这片土地做出的贡献。
人人都是艺术家,农民要走入艺术的世界,艺术家也可以扛起锄头,挽起裤管,冲入田间地头进行创作,通过碰撞、启发、升华,将艺术注入乡村,带动小镇文旅,带动乡村教育,带动翁城发展,让艺术,成为乡村发展的振兴力量!
天大地大
翁城公共艺术展第一回
参展艺术家
程一峰 吴德灏
朱英元 郭 青
邓少明 全志鑫
姬 舟 梁永标
熊 红 凌 桐
邓芷莹 陈思行
陈 佳 杨万双(吟诵表演)
策划
夏娟 丘雪媚 陈德道 张演钦 赵旭虹
主办单位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韶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翁城镇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
翁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
翁城美术馆
开幕时间
2023年8月13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
2023年8月13日至9月12日
展览地点
韶关市翁城镇政府广场1号粮仓
前言
“这也叫艺术?”“我也能!”
今年2月,韶关市文联、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翁城镇人民政府联合邀请20位翁城农民艺术家到大湾区,参观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和南海大地艺术节。参观时,农民艺术家们纷纷发出以上惊叹。归家后,坝子余农民艺术家余琼先马上创作了一件装置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回来后我的第一件作品》,该作品目前正矗立在坝子余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门口。翁城和当代艺术的交融,开始了。
现在,据说是翁源地区首个当代艺术展的“天大地大:翁城公共艺术展第一回”,正在翁城镇1号粮仓展出。展览集结了13位雕塑与公共艺术家的22件作品,大部分是艺术家们的在地性创作,材料更是来自这片土地的所谓“废弃之物”:山野里像孤魂一样的树桩,冲破牢笼的飞鸟遗落的羽毛,古旧粮仓被废置的木楼梯和长板条,以及其他被废弃的钢筋、涡轮、铁门、铁锅、水箱、水管……在艺术家们的手里,它们纷纷变身艺术作品,既见“万物为宝”,更彰“万物含情”。艺术家们通过焊接、拼结、编织、铸塑、切割、涂鸦等方式,进行艺术作品的塑形与意义空间的构建。
究竟什么是当代艺术?翁城的当代艺术该如何开展?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如何破题?开幕当天,组织者还将邀请翁城农民艺术家和参展艺术家们,就以上论题,进行深入交流。
在这个客家吟诵四起、书卷气氤氲的千年古镇,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代艺术所倡导的开放、兼容、多元的文化精神,正在这里激荡、升腾。
编辑/程升、吴枫萍
海报设计/萧兴邦(实习生)
摄影/阳琰、杨建、程升、萧兴邦(实习生)、林新龙(实习生)、罗健怡(实习生)
VR全景图/杨建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程升
标签: